导致学生交流恐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缺乏人际交往经验,不具备人际交往的适应能力,故而面对交流情景时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状态;另外,与追求自我完美的心理特点有关,追求在异性面前的完美表现,强烈的期望心理给其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紧张、焦虑。再有,与学生自身的个性有关,内向、胆怯、害羞、自信心不足等个性特点往往导致人际交往时的退缩和紧张。同时,网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对网络的过多使用会导致社会卷入和社交联系的减少。许多学生热衷于网络聊天,封闭自己而缺乏与周围人交流的机会,于是,当面对真实的面对面的交流情景时,由于不适应而导致紧张、焦虑。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学生交流恐惧的因素既有教育、管理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学生自身个性因素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以下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改善其人际交流状况。
改善学生交流恐惧的对策
(1)加强人际交往知识技能的培训。由于近年来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社会技能的培养,学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改变了单纯以学习为纽带的人际交往模式,许多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故而面对人际交往手足无措,导致紧张、 焦虑。可以利用讲座、团体咨询、心理训练等形式向学生讲解人际交往中的礼节、技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对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消除不必要的紧张、焦虑情绪。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可以针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现场模拟训练。模拟生活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在体验中积累经验,增长能力,做好心理准备,增强交往心理素质。
(2)改善学生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创建外,应加强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应做好细致的工作,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达到相互宽容、理解与尊重。
(3)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正确认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认识改正自己的不足,积极发展自己,并接纳包容自己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给自己合理定位。
(4)在生活、学习中注重大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增强个体自信心。
(5)组织适当的集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改变学生松散的管理模式,可以以系、班级、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也给学生多提供交流、沟通的机会,减少大学生对虚拟网络的过度依赖。
(6)利用心理剧、角色扮演、游戏等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人际交往的互动性,在团体活动中增强个体的自信心,掌握个体间相互交流的知识与技能,使个体人际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有效缓解个体面临交往情景时的紧张、焦虑状态,避免理论与实际的脱节。